有數據顯示,脂肪攝入過多,尤其是烹調油過多是國人能量攝入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日常餐飲,如何科學“減油”?
“減油”首先要減少烹調油用量
我國居民脂肪攝入總量中超過一半來自烹調油,因此減油的重點在于減少烹調油的使用量。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介紹,我國居民人均烹調油攝入量已超出推薦量的40%。讓餐桌不再那么“油膩”,將烹調油人均攝入量降低至每天30克以內,需要你我馬上行動。
控制烹調油的4個小妙招
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靈芝提出,記住這幾個小妙招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家控制烹調油用量:第一,家庭廚房可以用帶刻度的控油壺,并以每周為單位控制總量;第二,多采用蒸煮、白灼、涼拌等清淡少油的烹調方式,少煎炸;第三,喝湯或用菜湯拌飯時注意撇去浮油;第四,用油性調料佐餐要酌情控制用量,如沙拉醬、芝麻醬、花生醬、油辣子等。
關注飽和脂肪酸攝入量
除了減少烹調用油,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也不可忽視。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,兒童和成年人每日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應控制在膳食總能量攝入的10%以內。我國已有接近三成居民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,應當予以關注。
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建議,平時做菜可少用豬油、牛油、棕櫚油、椰子油這類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,另外適當少吃肥肉較多的菜肴,比如紅燒肉、雪花牛肉、肥腸等。但瘦肉、蛋類、奶類等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,尤其是蛋奶類的攝入量遠未達到推薦值,不能為了控制飽和脂肪酸而減少它們的攝入。
購買食品時當心標簽“陷阱”
日常購買食品時要注意閱讀食品標簽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,通過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了解產品的脂肪含量,幫助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食品。
為了更好地控制油脂消費,可選擇小包裝產品,或在同類產品中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。脂肪含量接近時可以優先選擇飽和脂肪酸較少的產品。需要注意的是,營養成分表的計量單位有“每100克(毫升)”和“每份”兩種,如為“每份”則應根據其分量換算后再比較。(作者阮光鋒)
責任編輯:李輝